2025年07月29日
特朗普政府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人工智能脱钩:美国战略竞争与中国技术韧性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演变:从国内领导力到公开竞争
美国的人工智能(AI)国家战略在特朗普政府任内经历了一次深刻而迅速的演变。这一转变清晰地体现在从2019年旨在巩固国内优势的倡议,到2025年(根据研究材料中的设定年份)以赢得与中国全面竞赛为目标的行动计划。这种演变不仅是政策措辞的改变,更是战略思想的根本性重塑,标志着美国将其AI政策从一个促进国内创新的工具,转变为一个服务于地缘政治对抗的武器。
1.1 奠基阶段:2019年《美国AI倡议》(第13859号行政令)
2019年2月,特朗普政府通过第13859号行政令发布了《美国AI倡议》(American AI Initiative),正式将AI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¹。该倡议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以确保国家未来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 ¹。
该倡议的战略姿态主要面向国内,是一项旨在调动全政府资源的综合性战略,其重点在于强化美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²。它虽然承认AI的战略重要性,但其措辞更多地集中在“领导力”(leadership)而非“主导权”(dominance)上 ¹。该倡议确立了五大核心支柱:
投资AI研发:承诺将联邦政府的AI研发投资增加一倍,并建立美国首批国家级AI研究所,以推动基础和前沿研究 ¹。
释放AI资源:指示联邦机构向研究人员开放更多高质量的数据、模型和计算资源,以降低创新门槛 ¹。
制定AI治理标准:发布了全球首份AI监管指南和技术标准计划,强调AI系统应建立在“值得信赖、公平、透明”的原则之上,并尊重美国价值观 ¹。
建设AI人才队伍:通过学徒制、技能培训项目以及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的侧重,培养能够充分利用AI技术的美国劳动力 ¹。
开展国际合作:与“志同道合”的国际伙伴建立新的AI联盟,共同塑造AI的全球发展轨迹 ¹。
在这一阶段,美国的AI战略虽然是对中国日益增长的AI能力的回应,但其本身并未表现出明确的对抗性。政策语言更多地围绕着提升美国民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繁荣以及捍卫美国价值观展开 ¹。该倡议为后续更激烈的竞争奠定了制度基础,例如成立了国家人工智能倡议办公室(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itiative Office)和AI卓越中心(AI Center of Excellence),这些机构后来成为了推行更具对抗性政策的执行工具 ¹。
1.2 转向对抗:2025年《赢得AI竞赛》行动计划
根据设定于2025年7月发布的《赢得AI竞赛:美国AI行动计划》(Winning the AI Race: America’s AI Action Plan),美国AI战略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该计划的语言和意图不再是“维持领导地位”,而是明确地要“赢得AI竞赛”,以“巩固美国的主导地位”并“重塑全球力量平衡” ⁷。该计划将中国列为明确的竞争对手,其所有政策都围绕着这一核心前提展开 ¹¹。
这份行动计划的战略姿态是激进的、去监管化的,并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色彩。其围绕三个为直接竞争而设计的新支柱构建 ⁷:
加速AI创新:核心是消除“繁重”的联邦和州级AI法规,为私营部门创新“松绑” ¹⁴。该支柱引入了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指令,例如要求政府机构采购的AI模型必须“没有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偏见”,并指示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修订其《AI风险管理框架》,删除对“错误信息、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的提述 ⁹。此外,该计划还大力支持开源和开放权重模型,这与前几届政府更为谨慎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¹⁵。
建设美国AI基础设施:旨在通过简化数据中心、半导体工厂以及为其供电的能源设施的审批流程,为AI的规模化发展提供物理基础 ⁷。这一支柱直接回应了AI时代对计算能力和能源的巨大需求。
引领国际AI外交与安全:这是该计划中最具对抗性的部分。它呼吁创建并向盟友出口“全栈式美国AI技术包”(包括硬件、模型、软件和标准),以对抗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⁷。同时,该计划要求加强对AI计算能力的出口管制,堵住漏洞,防止竞争对手“搭美国创新的便车” ⁸。
这份行动计划标志着美国AI政策的全面安全化。它不再局限于培育国内实力,而是主动出击,试图塑造全球技术格局。在国内,它以去监管化为催化剂;在国外,它以技术出口为外交工具,旨在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排斥并遏制中国的技术联盟。
这种战略演变背后,体现了美国决策层对AI竞争本质的深刻判断。首先,美国将“价值观”本身转变为一种竞争工具。2019年的计划笼统地提及“美国价值观”(如隐私、公民自由) ³,而2025年的计划则变得极具规定性,明确要求政府剔除所谓的“觉醒AI”(Woke AI)和“社会工程议程” ⁹。这一转变并非仅仅是美国国内文化战争的延伸,而是一项精心的地缘政治策略。中国的AI治理明确要求技术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¹⁹。因此,美国通过将自己的AI定义为“没有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偏见”,与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叙事旨在吸引那些对中国式数字威权主义心存疑虑的盟友和伙伴,从而将一个国内政治议题转化为一项强大的外交资产。
其次,美国的战略重心从“培育生态系统”转向了“建立技术帝国”。2019年的计划好比园艺:培育人才、资助研究、设定国内标准 ¹。而2025年的计划则着眼于帝国建设:构建庞大的物理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电网) ⁸,向盟友输出完整的技术与意识形态包 (
⁷),并积极封锁对手。这表明华盛顿认识到,被动的领导地位已不足以应对挑战。为了“获胜”,美国必须主动构建一个能排斥和遏制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全球技术联盟。这种“全栈式”出口的概念本身就带有帝国色彩,它不仅是销售产品,更是输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旨在创造技术依赖,使伙伴国与美国的技术领域深度绑定,从而直接对抗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 ²⁰。
表1:美国AI战略对比分析(2019年 vs. 2025年)
特征 | 2019年《美国AI倡议》 | 2025年《赢得AI竞赛》行动计划 |
---|---|---|
核心目标 | 维持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 ¹ | 赢得AI竞赛,巩固美国的主导地位 ⁷ |
战略姿态 | 以国内为中心,全政府协调 ² | 激进、去监管化、地缘政治对抗 ⁹ |
关键支柱 | 投资研发、释放资源、制定标准、培养人才、国际合作 ¹ | 加速创新、建设基础设施、引领国际外交与安全 ¹⁵ |
监管立场 | 建立值得信赖的AI原则与指南 ⁵ | 消除繁重的监管规则,反对“意识形态偏见” ¹⁴ |
对华立场 | 隐性的竞争对手 | 明确的战略对手和遏制目标 ¹¹ |
国际战略 | 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联盟 ¹ | 向盟友出口全栈式美国AI技术包,构建排他性技术集团 ⁷ |
第二部分:中国的战略基线与自力更生的紧迫性
在美国AI战略日益转向对抗的同时,中国早已确立了其雄心勃勃的AI发展蓝图。美国的政策压力非但没有扼杀中国的雄心,反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催化剂,将“自力更生”从一个长期愿景转变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国家安全任务。
2.1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早在2017年,中国国务院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NAIDP),这份顶层设计蓝图明确了其核心目标: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²¹。该规划为中国的AI发展设定了清晰的“三步走”时间表: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²⁴。
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²²。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²¹。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采取了“举国体制”的战略模式,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²³。中央政府设定宏大目标,然后通过补贴、试点区、政府引导基金和公共采购等方式,激励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展开竞争,以完成这些目标 ²¹。这是一种经典的中国式产业政策,在5G等领域已得到成功实践 ³⁰。
在2019年美国采取更激进的限制措施之前,中国的AI生态系统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得益于庞大且精通技术的人口,中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且民众对数据共享的接受度较高 ³¹。在应用层面创新迅速,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²⁴。强大的政府支持和充裕的资金投入(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的引导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²¹。此外,中国在AI相关的论文和专利数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 ²⁹。
劣势:中国的AI产业在基础层面严重依赖外国技术。这包括在基础理论和核心算法方面缺乏重大原创性突破,以及对进口高端芯片(尤其是Nvidia的GPU)、关键设备和底层软件框架的严重依赖 ²²。
2.2 美国政策的催化作用:将“自力更生”推向国家紧急状态
在2019年之前,“自力更生”(zili gengsheng)是中国更广泛的科技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中的一个长期目标 ³⁵。2017年的NAIDP甚至还呼吁开源共享和国际合作 ²³。
然而,美国的一系列政策行动成为了转折点。从2019年将多家中国AI领军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37, 38]),到2022年实施全面的半导体出口管制 ([39, 40]),再到2025年发布充满对抗色彩的《AI行动计划》 ([7]),这些举措将“自力更生”从一个长期目标转变为一个关乎生存的紧迫任务。在北京看来,美国的政策不再是公平竞争,而是意图“扼杀”中国技术发展的蓄意行为 ⁴¹。
作为回应,中国的言论和政策姿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5年的讲话中,直接对美国的行动计划做出了回应,他批评了“技术垄断”和“少数国家的排他性游戏”,同时将中国定位为开源和“全球南方”国家的拥护者 ¹³。实现AI技术的“自主可控”成为了中国战略的核心组织原则 ³⁴。
这一系列互动揭示了更深层次的战略动态。首先,美国的遏制政策无意中验证并加速了中国国家主导模式的合理性。美国的行动本意是打击中国体系的脆弱性,但反而为北京加倍推行其自上而下的“举国体制”提供了最完美的理由。外部威胁在国内形成了“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氛围,压制了内部对于国家主导投资模式可能带来的成本和效率问题的讨论。换言之,美国试图利用中国的依赖性这一弱点,结果却强化了中国消除这一弱点的政治决心,将一个政策选择问题,升格为了一个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任务。
其次,美国在很大程度上误读了中国AI战略的本质,将其视为自身私营部门主导模式的镜像。美国的政策焦点集中在商业竞争的关键节点上,例如阻止中国获得用于训练前沿模型的顶级芯片。然而,中国的战略始终更为宏大,其重点不仅在于前沿研究,更在于AI在工业、社会治理和军事现代化中的广泛应用 ²²。通过打击AI发展的“头部”(前沿模型),美国忽视了其“身体”的韧性——即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渗透和应用。许多这类应用并不需要最顶尖的芯片,“足够好”的国产硬件就能支持重大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这揭示了一个战略上的脱节:美国正在打一场关于谁能制造最先进单一武器(前沿模型)的战争,而中国则在打一场消耗战,专注于将AI嵌入其整个经济和军事体系。美国的战略虽然造成了冲击,但并未完全针对中国雄心的全部范围。
第三部分:硬件前线:制裁、囤积与国产替代
在美中AI竞赛中,先进半导体已成为最激烈、最核心的战场。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扼杀中国的AI发展,而中国则以一套复杂的组合拳——规避、适应和创新——予以回应,催生了一场旨在实现硬件自主的全国性运动。
3.1 美国的技术封锁:出口管制与实体清单
美国的技术遏制战略主要通过两种工具实施:
半导体出口管制:自2022年10月起,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实施了全面的出口管制,旨在切断中国获取高端AI芯片(如Nvidia的A100和H100)及相关制造设备的能力 ³⁹。这些规则在后续被不断收紧,最终甚至禁止了Nvidia等公司为规避初步限制而专门设计的降级版“出口合规”芯片(如A800和H800)的销售 ⁴⁰。尽管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对H20芯片的政策有所松动,显示出其政策的交易性和不确定性,但总体封锁的战略意图是明确的 ³⁹。
实体清单作为武器: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和人权(特别是涉及新疆的监控活动)为由,将众多中国AI领军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视频监控巨头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以及被誉为“AI四小龙”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科大讯飞 ³⁷。被列入清单意味着这些公司在未经美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无法获取含有美国技术的关键零部件,尤其是Nvidia的GPU ³⁷。这一举措对中国的AI和风险投资界产生了寒蝉效应,直接威胁到这些AI“独角兽”的高估值,并严重干扰了其融资和上市计划,例如商汤科技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被迫推迟,旷视科技的上市之路也充满挑战 ³⁸。
3.2 中国的多层次应对:适应、规避与创新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其应对策略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
规避与囤积:一个繁荣的黑市应运而生,通过第三国(如马来西亚、日本)以高价向中国走私高端Nvidia芯片 ⁴⁴。同时,许多中国大型科技公司在制裁生效前大量囤积芯片,以备不时之需 ⁴⁵。此外,美国执法中的漏洞,如美国公司在海外的生产设施以及松懈的最终用户监控,也为中国获取芯片提供了可乘之机 ⁵³。
软件与算法优化:这是中国最具创造性的适应性策略。既然无法在硬件上与美国正面竞争,中国公司便转向在软件层面进行创新,以从性能较差的硬件中榨取更多算力。这包括开发更高效的代码、先进的流水线算法,以及专注于开发需要算力较少的、更专业的“边缘模型” ⁵⁴。这种“在束缚中创新”的模式,使得像深言科技(DeepSeek)这样的公司能够使用性能较差的、合法获得的或囤积的芯片,实现了接近前沿模型的性能 ⁴⁵。
加速国产硬件替代:美国的制裁成为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强催化剂。
关键参与者:一批国产GPU和AI加速器公司迅速崛起或获得更多关注,包括华为(昇腾系列)、壁仞科技(BR100)、摩尔线程(MTT系列)、沐曦、天数智芯、燧原科技等 ³⁴。
华为昇腾的领军地位:华为已成为这场国产替代运动的“国家队冠军”。其昇腾(Ascend)系列芯片,特别是基于中芯国际(SMIC)7纳米级工艺制造的昇腾910C,已成为Nvidia芯片的主要替代品 ³⁴。尽管单颗芯片的性能仍落后于Nvidia的顶级产品(例如,昇腾910C在某些测试中达到H100约60-70%的性能),但华为通过系统级创新来弥补这一差距,例如通过高速互联技术将大量芯片组成集群(如CloudMatrix 384),在某些系统级指标上实现了对Nvidia产品的超越 ¹¹。
其他竞争者:壁仞科技的BR100在设计之初就以Nvidia的A100为对标,其拥有770亿晶体管和先进的小芯片(chiplet)设计 ⁶⁴。摩尔线程的MTT S4000虽然与Nvidia的最新产品仍有代差,但已证明其能够支持中小规模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并正在被大规模集群部署 ⁶⁵。
构建国内生态系统:为了摆脱对Nvidia的CUDA软件平台的依赖,中国公司正在组建产业联盟,旨在构建一个从芯片、模型到基础设施的完整国内技术栈。“芯-模协同生态创新联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联合了华为、壁仞等芯片制造商和大型模型开发商,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AI生态 ⁵⁷。
美国的制裁政策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个悖论:意图通过硬件限制来削弱中国AI产业,却无意中激发了其在软件、算法和系统架构层面的创新浪潮。这种在压力下催生出的效率提升,可能在长期内转化为中国的竞争优势,使其能够以更低的硬件和能源成本实现同等甚至更优的AI性能。知名投资人李开复曾明确指出这一动态:“我们在中国没有那么多AI处理器,这迫使我们开发非常高效的AI基础设施” ⁵⁴。这一过程体现了“约束即创新”的逻辑,美国制造的硬件劣势,反而催生了中国在软件和系统效率上的优势,而这种能力即便在未来硬件差距缩小时也仍将存在。
另一个深远的影响是,全球硬件市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二元化。美国的战略为华为等中国芯片制造商创造了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使其免受Nvidia顶级产品的竞争 ¹¹。这确保了它们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如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和持续的收入来源,以支持进一步的研发。其结果并非中国AI产业的消亡,而是一个与Nvidia/CUDA平行的、独立的硬件生态系统的诞生。中国科技巨头为了供应链的稳定,被迫围绕国产硬件和软件(如华为的昇腾和CANN架构)进行系统设计 ⁵²。这种被迫的采用为中国硬件公司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有保障的销售带来更多收入,进而投入更多研发,产出更好的产品。长期来看,这直接导致了两个独立的、很大程度上不兼容的AI硬件生态系统的形成,这是美国政策直接且可能永久的后果。
表2:中国国产AI加速器概览
公司 | 旗舰产品 | 关键规格 | 对比基准性能 | 主要客户/部署 |
---|---|---|---|---|
华为 | 昇腾910C | 中芯国际7纳米级工艺,常用于集群,支持CANN软件栈 ³⁴ | 推理性能约为Nvidia H100的60-70%;通过集群系统(如CloudMatrix)在某些指标上超越Nvidia系统 ⁶⁰ | 百度、字节跳动、深言科技等中国头部科技公司 ⁶⁹ |
壁仞科技 | BR100 | 7纳米,770亿晶体管,小芯片(chiplet)设计,64GB HBM2e显存 ⁶⁴ | 宣称性能超越Nvidia A100 ⁶⁴ | 用于数据中心计算和AI工作负载 |
摩尔线程 | MTT S4000 | 48GB GDDR6显存,25 TFLOPS(FP32)算力,支持自家MTLink互联 ⁶⁵ | 性能优于Nvidia图灵架构服务器GPU,但落后于安培架构;已用于训练30亿参数模型 ⁶⁶ | 用于“夸娥”千卡智算集群 |
沐曦 | C550 | 用于128颗芯片组成的AI超级节点,支持大规模液冷数据中心 ⁵⁹ | (具体性能数据未公开) | (具体客户未公开) |
表3:美国对部分中国AI实体的制裁及其影响
公司 | 被列入实体清单日期 | 美国给出的理由 | 关键的美国技术依赖 | 已记录的影响 |
---|---|---|---|---|
商汤科技 | 2019年10月 ³⁷ | 涉嫌参与新疆人权侵犯 | Nvidia GPU,用于其硬件产品 | IPO被迫推迟 ⁵⁰;公司战略重心从硬件转向大语言模型(LLM) ⁵⁹;高估值受到质疑 ³⁸ |
旷视科技 | 2019年10月 ³⁷ | 涉嫌参与新疆人权侵犯 | Nvidia GPU | IPO计划受阻 ³⁸;积极对清单指定提出异议 ³⁸;曾向泰国等国出口人脸识别软件 ⁷⁰ |
海康威视 | 2019年10月 ³⁸ | 涉嫌参与新疆人权侵犯 | 美国特种元器件 | 在被列入清单前已开始囤积零部件并寻找替代供应商 ⁴⁷ |
华为 | 2019年5月(初次) | 国家安全风险 | 美国芯片设计软件(EDA)、台积电先进制程代工 | 成为中国发展国产芯片的领军企业 ³⁴;开发了自主的CANN软件栈以替代CUDA ⁶⁹ |
第四部分:人才资本的交锋:人才、研究与合作的变局
AI竞赛不仅是硬件和算法的较量,更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美国通过限制人才流动试图延缓中国的发展,而中国则通过加强国内培养和吸引人才回流予以反击。这一过程不仅重塑了两国的人才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全球科研合作的版图。
4.1 美国的签证限制与“寒蝉效应”
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限制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进入美国,特别是那些被认为与中国“军民融合”(MCF)战略有关联或来自特定高校(如“国防七子”)的学生 ⁷¹。据估计,该政策每年可能阻止3000至5000名中国学生进入美国的STEM研究生项目 ⁷¹。此外,美国政府突然且无预警地吊销签证,并要求申请人披露社交媒体账户,这些做法在学术界制造了一种恐惧和不确定性的氛围 ⁷³。
这些政策在中国学生和学者中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失望情绪,导致许多人重新考虑赴美留学的计划,转而选择其他国家或留在中国发展 ⁷⁴。这种“寒蝉效应”损害了美国作为全球人才向往的开放、包容的灯塔形象,对美国长期的软实力构成了侵蚀 ⁷⁴。
4.2 回旋镖效应:对美国创新生态的损害
美国的科研体系,尤其是在AI领域,严重依赖国际人才。华裔研究人员在美国顶尖AI人才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⁷⁶。因此,限制中国人才流入的政策,最终会反噬美国自身的创新能力。
紧张的政治气候和美国政府针对性的调查(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外国影响力的调查)已经导致中美科研合作出现明显下滑 ⁷⁵。数据显示,尽管两国在AI领域的联合发表论文数量在2021年之前仍在微弱增长,逆转了其他领域的下降趋势,但其增长速度已急剧放缓 ⁷⁸。更重要的是,有研究表明,那些曾与中国有合作历史的美国研究人员,在合作减少后,其后续研究成果的质量(以引用率衡量)出现了显著下降 ⁷⁵。这表明,切断与中国的科研合作正在直接损害美国的创新生态系统。
4.3 中国的反制策略:国内培养与大力投资
面对美国的限制,中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旨在建立一个独立且强大的人才库:
吸引人才回流:美国不友好的环境,加上中国国内日益增多的发展机遇,为顶尖华裔人才回国或选择留在中国创造了强大的推拉效应。
大规模投资国内人才培养:中国启动了多项计划来建设本土AI人才梯队。这包括在大学设立“AI+X”交叉学科项目,创办新的专业化AI学院,以及在上海、杭州等城市推出巨额补贴和激励计划,以吸引顶尖人才和初创企业 ⁷⁹。
产学研一体化: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正积极招聘应届毕业生,并投入资金开展培训项目 ⁸¹。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建立一个集“产、学、研、创、投”于一体的生态系统,以缩短从突破性研究到实际应用的时间 ⁸⁰。
增加研发投入:作为对美国制裁的回应,北京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等国家级投资工具以及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向国内研发领域注入了数百亿乃至数千亿人民币的资金 ³⁵。
从更深层次看,美国正在用一项长期的战略资产——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吸引力——来换取一项短期的战术收益——阻止少数人才为竞争对手服务。限制中国学生的政策或许能阻止几千人参与中国的军民融合项目,但其代价可能是摧毁美国几十年来建立的、使其成为全球科学中心的人才管道。长远来看,这可能导致美国创新能力的系统性衰退。美国不友好的政策正在将人才“推”走,而中国积极的政策则在将他们“拉”回。这种动态的最终结果是,美国的科研事业被削弱,而中国的则得到加强,这无异于一个战略上的“乌龙球”,美国实际上在帮助中国解决其长期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 ⁷⁷。
此外,科研社区的脱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技术路径的分化。随着中美研究人员合作的减少,他们将基于不同的基础研究、使用不同的数据集、并为解决不同的问题而进行优化。这将加速全球AI格局的碎片化,最终形成拥有不同技术标准、不同能力、不同偏见乃至不同伦理框架的、相互独立的AI技术生态。这正是硬件领域二元化的知识和智力层面的体现。
表4:中美AI领域合著研究论文趋势(2016-2021年)
年份 | 中美合著AI论文数量 |
---|---|
2016 | 4,354 |
2017 | 5,321 |
2018 | 7,146 |
2019 | 9,071 |
2020 | 10,261 |
2021 | 10,564 |
数据来源: ⁷⁸
该数据显示,中美在AI领域的科研合作在2021年之前仍保持增长,但增速从2020年至2021年已急剧放缓至约3%,远低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这一趋势与其他科学领域合作的绝对下降形成对比,表明即使在联系最紧密的AI领域,地缘政治的压力也开始产生显著影响,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合作拐点。
第五部分:地缘政治的余波:一个碎片化的世界与影响力之争
美中AI竞赛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技术本身,正在深刻地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两国不仅在争夺技术制高点,更在争夺规则制定权和全球影响力,其结果可能是一个被“数字铁幕”分割的、更加碎片化的世界。
5.1 大分流:一道“数字铁幕”正在落下
技术脱钩:美中竞争正在推动全球技术生态系统的结构性“脱钩”或“碎片化” ⁸⁴。这不仅仅是贸易争端,而是两个平行的、往往不兼容的技术领域的出现,它们拥有各自独立的供应链、技术标准和数据治理模式 ⁸⁷。
美国的战略:盟友技术集团:特朗普政府的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旨在通过向盟友出口“全栈式”美国AI技术,来创建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技术生态系统 ⁷。这是一个利用美国技术作为粘合剂,将盟友捆绑在美国中心的技术势力范围内的战略 ¹³。诸如“芯片四方联盟”(Chip 4)等倡议,旨在协调半导体战略,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集团化趋势 ⁸⁴。
中国的战略:数字丝绸之路与全球南方:作为反击,中国正将自己定位为发展中世界(即“全球南方”)的技术伙伴 ²⁰。中国总理李强提议在上海设立一个全球AI组织的总部,这显然是在争夺全球治理的领导权 ⁴²。通过“数字丝绸之路”等倡议,中国提供成本效益高、可扩展的AI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以此创造技术依赖,并输出其治理模式 ²⁰。
5.2 全球AI治理之战
愿景的冲突:美中两国正在推广截然不同的AI治理模式。美国倾向于一种去监管化、市场导向、私营部门主导的模式,强调“言论自由”和“美国价值观” ¹⁴。而中国则倡导国家主导的治理,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据安全和国家对算法的控制 ¹⁹。
标准制定与多边博弈:两国都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如联合国)中争夺影响力,试图将各自偏好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嵌入全球框架中 ¹³。中国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全球AI组织,正是试图创建一个更能发挥其影响力的平台 ⁴²。
谨慎的接触:尽管竞争激烈,但在AI安全等领域也出现了初步的合作迹象。两国都支持了联合国关于AI的决议,并参与了双边对话 ¹⁹。然而,这种合作是脆弱的,且基本避开了军事AI等敏感和争议性领域 ¹⁹。
5.3 “世界其他国家”的困境
被迫选边站:技术世界的碎片化迫使其他国家——从欧洲和亚洲的主要盟友到广大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它们面临着被夹在两个不兼容的生态系统之间的风险,这将增加其经济成本和政治复杂性 ⁸⁸。
美国政策的疏远效应:美国一些政策的生硬和单边主义性质,例如对140多个国家实行一刀切的出口配额,不区分盟友和中立国,这有可能疏远关键伙伴,并将它们推向中国以寻求对冲 ⁹²。
中国的吸引力:中国提供的价格实惠、易于采用的技术,及其“合作”与“共享”的话语体系,对许多国家具有吸引力,特别是那些感到被美国技术的高成本和专有性所排斥的全球南方国家 ²⁰。
这场竞赛的本质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演变为一场关于输出治理模式的竞争。美国“全栈式出口”和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业战略,更是输出政治和社会操作系统的载体。当一个国家采用美国的AI技术时,它很可能也会引入围绕自由市场和个人表达的规范;而当一个国家采用中国的AI技术时,它则可能引入国家监控和数据控制的模式。这使得每一笔技术交易都成为一个地缘政治行为。一个国家所做的技术选择,对其政治轨迹的长期影响,可能远超技术带来的短期经济利益 ²⁰。
此外,美国的战略似乎存在一个潜在的盲点。其“小院高墙”策略高度专注于遏制中国获取最尖端的、前沿的AI技术 ⁹²。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在技术最前沿的追赶速度,但它对于阻止中国主导更广阔的、非前沿但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AI应用市场,却收效甚微。当美国致力于构建一个由“受信任”盟友组成的高科技、排他性俱乐部时 ⁹²,中国正在全球其他地区建立一个广泛、包容(但创造依赖)的网络。这可能导致一种局面:美国或许赢得了制造最强单一AI模型的竞赛,却输掉了全球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的竞赛,因为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的默认AI技术提供者 ²⁰。
第六部分:战略评估与未来展望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AI战略,特别是其后期转向公开对抗的行动计划,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技术竞争的格局。这一系列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既有遏制效果,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本节将对美国战略的成效进行评估,分析中国的应对韧性,并对未来的竞争态势提出展望。
6.1 美国战略评估:成败得失
成功之处:从短期战术层面看,美国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出口管制确实减缓了中国获取最前沿AI硬件的速度,给华为、商汤等目标企业造成了显著的短期运营和财务困境。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成功地将技术竞争问题推到了美国国家安全议程的最前沿,并提升了全球对与中国技术相关的安全风险的认知。
失败与意想不到的后果:然而,从长期战略层面看,这些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和始料未及的后果。
催生了更强大的对手:美国的遏制战略成为了中国加速实现“自力更生”的最强催化剂,可能最终催生出一个在技术上更有韧性、在意志上更坚定的长期竞争对手 ¹¹。
损害了美国自身利益:对华裔人才的限制和科研合作的打压,正在侵蚀美国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核心优势——人才吸引力 ⁷⁷。同时,供应链的割裂也可能损害依赖全球市场的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利益 ⁴⁰。
疏远了部分盟友:单边主义和一刀切的政策让一些盟友感到不安,为中国的外交突破提供了空间 ⁹²。
6.2 中国的韧性与未来轨迹
展现出的韧性:面对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中国展现了强大的系统性韧性。这得益于其庞大的国内市场、政府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以及企业灵活的适应策略。通过囤积芯片、开拓黑市、优化软件算法和举国之力推动国产替代,中国在很大程度上缓冲了外部冲击 ⁵¹。
未来发展轨迹:中国正走在一条实现“足够好”的AI技术自给自足的道路上。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在最前沿的基础模型研发上可能仍落后于美国,但其国内的AI生态系统将变得日益强大和完整 ¹¹。同时,通过向全球南方国家出口其替代性技术栈,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发展中世界,可能会持续扩大 ²⁰。
6.3 驾驭AI脱钩的新时代:挑战与前景
世界正进入一个AI技术持续竞争和脱钩的新时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管控升级风险:当美中两国都从“踩刹车”转向“踩油门”,进行“同步同调”的激烈竞争时,误判和冲突的风险随之增加,尤其是在军事AI等军民两用领域 ⁸⁹。
第三方的“中间王国”困境:其他国家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选边站压力,这对其经济和政治稳定构成巨大挑战。
两种未来情景:
全面碎片化:一道“数字铁幕”完全落下,形成两个相互隔绝的技术生态系统。这将严重阻碍全球创新,增加全球经济成本,并加剧地缘政治风险 ⁸⁸。
竞争性共存:一种紧张但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出现。双方在关键领域激烈竞争,但在AI安全、气候变化等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因认识到共同的脆弱性而保留有限的合作渠道。
6.4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为驾驭这一充满挑战的新时代,相关方可考虑以下战略路径:
对美国决策者:
精准化出口管制:回归“小院高墙”的初衷,将管制措施更精确地聚焦于真正具有明确军事用途的关键技术,避免宽泛的限制伤害美国产业和盟友关系。
发起“数字马歇尔计划”: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开放且可负担的AI技术方案,作为中国“数字丝绸之路”的替代选项,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国家。
改革移民与人才政策:调整签证政策,确保美国继续成为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首选目的地,这是维持长期竞争力的根本。
对中国决策者:
加强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对基础科学和原创性研究的投入,以弥补在底层创新方面的短板。
建立国际信任:超越言辞,通过透明的行动和可验证的机制,解决国际社会对数据安全、隐私和监控问题的关切,以建立真正的国际信任。
对全球科技公司:
供应链多元化:建立更具韧性的多元化供应链,以抵御地缘政治冲击。
投资互操作性:在可能的情况下,投资于能够桥接两个新兴技术生态系统的技术和标准,降低全球市场碎片化的成本。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和多边对话,倡导开放、非歧视和可互操作的技术规范,为全球AI治理贡献建设性力量。
引用的著作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 Trump White House Archive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ai/
The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 2019 Updat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catalog.data.gov/dataset/the-national-artificial-intelligence-research-and-development-strategic-plan-2019-update
Executive Order on Maintaining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rtificial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presidential-actions/executive-order-maintaining-american-leadership-artificial-intelligence/
Executive Order 13859 - Maintaining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ccessagility.com/blog/executive-order-13859-maintaining-american-leadership-in-artificial-intelligence
The American AI Initiative: The U.S. strategy for leadership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OECD.AI,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oecd.ai/en/wonk/the-american-ai-initiative-the-u-s-strategy-for-leadership-in-rtificial-intelligence
Understand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US AI Executive Orders - Veriff,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veriff.com/fraud/learn/ai-executive-order
White House Unveils America’s AI Action Plan – The White Hous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articles/2025/07/white-house-unveils-americas-ai-action-plan/
AI Action Plan - AI.Gov,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i.gov/action-plan
Trump Administration Releases AI Action Plan and Three Executive Orders on AI: What Employment Practitioners Need to Know - Seyfarth Shaw,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seyfarth.com/news-insights/trump-administration-releases-ai-action-plan-and-three-executive-orders-on-ai-what-employment-practitioners-need-to-know.html
America’s AI Action Plan - The White Hous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5/07/Americas-AI-Action-Plan.pdf
Trump’s AI action plan intensifies US-China tech rivalry despite chip export concession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rnasia.com/news/2025/artificial-intelligence/trump-s-ai-action-plan-intensifies-us-china-tech-rivalry-des
Wide Acclaim for President Trump’s Visionary AI Action Plan - The White Hous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articles/2025/07/wide-acclaim-for-president-trumps-visionary-ai-action-plan/
U.S. and China clash over AI ambitions as Trump prioritizes allies and Xi seeks cooperatio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biz.chosun.com/en/en-international/2025/07/29/YVZYTMDVJZFWPKCDNFR5WLJVMQ/
White House AI Action Plan: A First Look | Epstein Becker Green - Workforce Bulleti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workforcebulletin.com/white-house-ai-action-plan-a-first-look
America’s AI Action Plan: What’s In, What’s Out, What’s Next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hklaw.com/en/insights/publications/2025/07/americas-ai-action-plan-whats-in-whats-out-whats-next
Trump Administration Issues AI Action Plan and Series of AI Executive Order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insideprivacy.com/artificial-intelligence/trump-administration-issues-ai-action-plan-and-series-of-ai-executive-orders/
Promoting The Export of the American AI Technology Stack - The White Hous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2025/07/promoting-the-export-of-the-american-ai-technology-stack/
Experts React: Unpacking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Plan to Win …,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sis.org/analysis/experts-react-unpacking-trump-administrations-plan-win-ai-race
From Competition to Cooperation: Can US-China Engagement Overcome Geopolitical Barriers in AI Governance? | TechPolicy.Pres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techpolicy.press/from-competition-to-cooperation-can-uschina-engagement-overcome-geopolitical-barriers-in-ai-governance/
AI Geopolitics Beyond the US-China Rivalry - Aspen Digital,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spendigital.org/blog/ai-geopolitics-beyond-the-us-china-rivalry/
How China’s Massive AI Plan Actually Works - MacroPolo,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archivemacropolo.org/analysis/how-chinas-massive-ai-plan-actually-works/
China’s ambition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European Parliamen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RegData/etudes/ATAG/2021/696206/EPRS_ATA(2021)696206_EN.pdf
Full Translation: China’s ‘New 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lan’ (2017),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digichina.stanford.edu/work/full-translation-chinas-new-generat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development-plan-2017/
China plans to be a world leader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y 2030 - Infographic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multimedia.scmp.com/news/china/article/2166148/china-2025-artificial-intelligence/index.html
China AI Strategy - Digital Trade and Data Governance Hub -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datagovhub.elliott.gwu.edu/china-ai-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New-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7)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China Laws Portal - CJO,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hinajusticeobserver.com/law/x/new-generat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20170708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lan1 - Foundation for Law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flia.org/wp-content/uploads/2017/07/A-New-Generation-of-Artificial-Intelligence-Development-Plan-1.pdf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New 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ilot Zone Construction Work |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 CSE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cset.georgetown.edu/publication/guidelines-for-national-new-generat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innovation-and-development-pilot-zone-construction-work/
Full article: 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hina: When Beijing’s Global Ambitions Meet Local Realitie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670564.2024.2333492
China’s AI Policy at the Crossroads: Balancing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in the DeepSeek Er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5/07/chinas-ai-policy-in-the-deepseek-era?lang=en
Evolution & Opportunities in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EU SME Centr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eusmecentre.org.cn/publications/evolution-opportunities-in-chinas-artificial-intelligence/
Blueprint to Action: China’s Path to AI-Powere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 World Economic Forum,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reports.weforum.org/docs/WEF_Blueprint_to_Action_Chinas_Path_to_AI-Powered_Industry_Transformation_2025.pdf
Full Stack: China’s Evolving Industrial Policy for AI - RAND Corporatio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rand.org/pubs/perspectives/PEA4012-1.html
China’s drive toward self-relianc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chips to large language models | Meric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merics.org/en/report/chinas-drive-toward-self-reliance-artificial-intelligence-chips-large-language-models
Understanding China’s AI Strategy | CNA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understanding-chinas-ai-strategy
Balancing the Ledger: Export Controls on U.S. Chip Technology to China - CSI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sis.org/analysis/balancing-ledger-export-controls-us-chip-technology-china
China’s tech firms fight for survival under Trump’s blacklist | Trade War - Al Jazeer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ljazeera.com/economy/2019/10/29/chinas-tech-firms-fight-for-survival-under-trumps-blacklist
‘Apocalyptic’ — the effects of Entity List action against leading Chinese AI companie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thechinaproject.com/2019/11/01/apocalyptic-the-effects-of-entity-list-action-against-leading-chinese-ai-companies/
Trump Lifted the AI Chip Ban on China, Clearing Nvidia and AMD to Resume Sales | Built I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builtin.com/articles/trump-lifts-ai-chip-ban-china-nvidia
U.S. AI Chip Export Restrictions: Impact on Nvidia, AMD - Cimphony.ai,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imphony.ai/insights/us-ai-chip-export-restrictions-impact-on-nvidia-amd
Chinese AI Firms, Chipmakers Form Alliance To Ditch Foreign Tech - Asia Financial,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siafinancial.com/chinese-ai-firms-chipmakers-form-alliance-to-ditch-foreign-tech
China says AI risks becoming “exclusive game” as Beijing proposes global bod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china-says-ai-risks-becoming-exclusive-game-as-beijing-proposes-global-body/articleshow/122958270.cms
Why China’s AI breakthroughs should come as no surprise | World Economic Forum,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5/06/china-ai-breakthroughs-no-surprise/
The Impact Of US Export Regulations On Nvidia AI Chips To China - TecEx,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tecex.com/ai-chips-trade-wars-sanctions/
Understanding U.S. Allies’ Current Legal Authority to Implement AI and Semiconductor Export Controls - CSI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sis.org/analysis/understanding-us-allies-current-legal-authority-implement-ai-and-semiconductor-export
Back to the Future: From Freeze-in-Place to Sliding Scale Chip Controls - Rhodium Group,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rhg.com/research/back-to-the-future-from-freeze-in-place-to-sliding-scale-chip-controls/
Understanding the Entities Listing in the Context of U.S.-China AI Competition - CSI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sis.org/analysis/understanding-entities-listing-context-us-china-ai-competition
USA govt. widens trade blacklist to include eight Chi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anies due to concerns on treatment of Muslim minorities - Business &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business-humanrights.org/en/latest-news/usa-govt-widens-trade-blacklist-to-include-eight-chinese-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panies-due-to-concerns-on-treatment-of-muslim-minorities/
Chinese Reaction to Fall 2019 U.S. AI-Related Initiatives |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 CSE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cset.georgetown.edu/publication/chinese-reaction-to-fall-2019-u-s-ai-related-initiatives/
US sanction forces China’s AI firm SenseTime to delay IPO - Al Jazeer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ljazeera.com/economy/2021/12/13/us-sanction-forces-chinas-ai-firm-sensetime-to-delay-ipo
Financial Times report suggests chip smugglers shifted an alleged $1 billion worth of Nvidia’s AI chips to China over the course of 3 months while stricter US export controls were in effect | PC Gamer,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pcgamer.com/software/ai/financial-times-report-suggests-chip-smugglers-shifted-an-alleged-usd1-billion-worth-of-nvidias-ai-chips-to-china-over-the-course-of-3-months-while-stricter-us-export-controls-were-in-effect/
China tech companies scramble to ditch Nvidia as Washington tightens export control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china-tech-companies-scramble-to-ditch-nvidia-as-washington-tightens-export-controls
Fab Whack-A-Mole: Chinese Companies are Evading U.S. Sanctions - SemiAnalysi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semianalysis.com/2024/10/28/fab-whack-a-mole-chinese-companies/
How China’s AI companies are outmaneuvering US chip sanctions | Ctech,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alcalistech.com/ctechnews/article/bk11n51g20
Chinese Tech Firms Showcase AI Innovations Amidst U.S. Sanctions - DivMagic,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divmagic.com/blog/chinese-tech-firms-showcase-ai-innovations-amidst-us-sanctions-d2qswa
DeepSeek, Huawei, Export Controls, and the Future of the U.S.-China AI Race - CSI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sis.org/analysis/deepseek-huawei-export-controls-and-future-us-china-ai-race
Chinese AI firms form alliances to build domestic ecosystem amid US curb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m.economictimes.com/tech/artificial-intelligence/chinese-ai-firms-form-alliances-to-build-domestic-ecosystem-amid-us-curbs/articleshow/122945505.cms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en.eeworld.com.cn/mp/CEC/a399427.jspx
Chinese AI firms form alliances to build domestic ecosystem amid US curbs - Freedom 96.9,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freedom969.com/business/chinese-ai-firms-form-alliances-to-build-domestic-ecosystem-amid-us-curbs
[News] Decoding Huawei’s DeepSeek All-in-One Machine: 60-70% of NVIDIA H100 Performance at an Appealing Price | TrendForc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trendforce.com/news/2025/04/29/news-decoding-huaweis-deepseek-all-in-one-machine-60-70-of-nvidia-h100-performance-at-an-appealing-price/
DeepSeek research suggests Huawei’s Ascend 910C delivers 60% of Nvidia H100 inference performance | Tom’s Hardwar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artificial-intelligence/deepseek-research-suggests-huaweis-ascend-910c-delivers-60-percent-nvidia-h100-inference-performance
Huawei’s Ascend 910C achieves 60% performance of Nvidia H100 in DeepSeek AI model,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biz.chosun.com/en/en-it/2025/02/07/W2QL7KPWRZETHJXNAT6IOGGYBY/
Chinese company banned in America launches rival to Nvidia’s most-advanced chip; read Nvidia CEO Jensen Huang’s ‘warning’,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chinese-company-banned-in-america-launches-rival-to-nvidias-most-advanced-chip-read-nvidia-ceo-jensen-huangs-warning/articleshow/122956208.cms
Biren BR100 GPU for Datacenter Compute and AI Workloads - ServeTheHom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servethehome.com/biren-br100-gpu-for-datacenter-compute-and-ai-workloads/
epoch.ai,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epoch.ai/data/generated/ml_hardware.csv
China-made Moore Threads AI GPUs used for three billion parameter LLM training — MTT S4000 appears competitive against unspecified Nvidia solutions | Tom’s Hardwar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gpus/china-made-moore-threads-ai-gpus-used-for-three-billion-parameter-llm-training-mtt-s4000-appears-competitive-against-unspecified-nvidia-solutions
Nvidia’s biggest Chinese competitor unveils cutting-edge new AI GPUs — Moore Threads … - Tom’s Hardwar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gpus/nvidias-biggest-chinese-competitor-unveils-cutting-edge-new-ai-gpus-moore-threads-s4000-ai-gpu-and-intelligent-computing-center-server-clusters-using-1000-of-the-new-ai-gpus
Chinese AI firms form alliances to build domestic ecosystem amid US curbs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reddit.com/r/AMD_Stock/comments/1mbc40p/chinese_ai_firms_form_alliances_to_build_domestic/
huawei’s ascend 910c chip matches nvidia’s h100. there will be 1.4 million of them by december. don’t think banned countries and open source can’t reach agi first. : r/deeplearning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reddit.com/r/deeplearning/comments/1ihecl0/huaweis_ascend_910c_chip_matches_nvidias_h100/
Treasury Identifies Eight Chinese Tech Firms as Part of The Chines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home.treasury.gov/news/press-releases/jy0538
Assessing the Scope of U.S. Visa Restrictions on Chinese Students |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 CSE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cset.georgetown.edu/publication/assessing-the-scope-of-u-s-visa-restrictions-on-chinese-students/
US to revoke visas for Chinese students, including those studying in ‘critical field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1jkiRxR58
Trump’s immigration policies may threaten American AI leadership - Brookings Institutio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rumps-immigration-policies-may-threaten-american-ai-leadership/
Chinese Students React to U.S. Visa Restrictions With Disappointment and Disma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2025/06/chinese-students-react-to-u-s-visa-restrictions-with-disappointment-and-dismay/
How U.S.-China Tensions Have Hurt American Scienc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bigdatachina.csis.org/how-u-s-china-tensions-have-hurt-american-science/
US-China AI Gap: 2025 Analysis of Model Performance,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recordedfuture.com/research/measuring-the-us-china-ai-gap
US–China AI competition at the crossroads between dialogue and decoupling,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eastasiaforum.org/2024/09/14/us-china-ai-competition-at-the-crossroads-between-dialogue-and-decoupling/
U.S.-China research collaboration may be falling - but not in AI,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eto.tech/blog/datapoints-us-china-research-falling-not-ai/
China’s AI race heats up as Shanghai launches massive subsidy schem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319924/chinas-ai-race-heats-shanghai-launches-massive-subsidy-scheme
China’s AI and global industry shift: A talent-driven perspective - CGTN,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news.cgtn.com/news/2025-07-28/China-s-AI-and-global-industry-shift-A-talent-driven-perspective-1FnlfzY0d0I/p.html
Top Chinese tech firms unveil innovative approach to boost AI talent training and hiring : r/Sino - Reddi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reddit.com/r/Sino/comments/1l6u1dy/top_chinese_tech_firms_unveil_innovative_approach/
In & Out of China: Financial Support for AI Development |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 CSE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cset.georgetown.edu/article/in-out-of-china-financial-support-for-ai-development/
What U.S. science stands to lose without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and 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 The Transmitter: Neuroscience News and Perspectives,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thetransmitter.org/policy/what-u-s-science-stands-to-lose-without-international-graduate-students-and-postdoctoral-researchers/
AI geopolitics and data centres in the age of technological rivalr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weforum.org/stories/2025/07/ai-geopolitics-data-centres-technological-rivalry/
US-China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 New Cold War Threat to Global Stability,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moderndiplomacy.eu/2025/05/10/us-china-technology-competition-a-new-cold-war-threat-to-global-stability/
US-China Tech Decoupling: A Shift Towards a More Paranoid World,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studentreview.hks.harvard.edu/us-china-tech-decoupling-a-shift-towards-a-more-paranoid-world/
The Fractured Supply Chain: Navigating U.S.-China Tensions and the Reshaping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 AInvest,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invest.com/news/fractured-supply-chain-navigating-china-tensions-reshaping-global-manufacturing-2507/
US-China Tech War Reshapes Global Electronics Trade - Cofac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oface.com/news-economy-and-insights/tech-wars-us-china-rivalry-for-electronics-out-to-2035
A ‘New Yalta’ for AI Governance? A Transactional Stability Framework for China-U.S.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 Sheng Zhonghua,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chinausfocus.com/finance-economy/ai-showdown-or-safeguards-crafting-a-us-china-transactional-stability-framework
Experts react: What Trump’s new AI Action Plan means for tech, energy, the economy, and more - Atlantic Council,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new-atlanticist/experts-react-what-trumps-new-ai-action-plan-means-for-tech-energy-the-economy-and-more/
AI Geopolitics Beyond the US-China Rivalry - Aspen Institute,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aspeninstitute.org/blog-posts/ai-geopolitics-beyond-the-us-china-rivalry/
America’s AI Strategy: Playing Defense While China Plays to Win | Wilson Center,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www.wilsoncenter.org/article/americas-ai-strategy-playing-defense-while-china-plays-win
The Age of AI in U.S.-China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Strategic Implications, Risks, and Global Governance | Beyond the Horizon ISSG, 访问时间为 七月 29, 2025, https://behorizon.org/the-age-of-ai-in-u-s-china-great-power-competition-strategic-implications-risks-and-global-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