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无界·答无限
问无界·答无限

2025年09月10日

一场反弹的剖析:解构非农数据修正、美联储宽松预期与大型科技股的领涨逻辑

TL;DR (内容摘要)

一份创纪录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年度下修(减少91.1万个岗位)揭示了劳动力市场比预期要疲软得多,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叙事。这一疲软迹象削弱了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理由,使其政策重心从单纯抗击通胀转向同时顾及“最大化就业”的双重使命,从而极大地推高了市场对即将降息的预期。降息预期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提升股票相对于债券的吸引力(TINA效应),提振了整个股市。在此轮上涨中,大型科技股之所以领涨,是因为它们是典型的“长久期资产”。它们的估值高度依赖于遥远的未来现金流,而利率的下降会降低用于计算现值的“贴现率”,这种效应不成比例地放大了远期现金流的当前价值,导致其估值上升的幅度远超那些依赖近期现金流的价值型公司。

第 1 节:催化剂——一个比预期更疲软的劳动力市场

本节旨在阐明核心前提:一项关键经济数据的重大修正揭示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其疲软程度远超此前的普遍认知。作为美联储政策制定的基石,劳动力市场的这一重新评估,构成了后续所有市场连锁反应的起点。

1.1 非农就业报告:关键的经济晴雨表

非农就业报告(Non-Farm Payrolls, NFP),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在通常情况下的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发布,是全球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 ¹。该报告衡量了除农业部门外的所有行业的就业人数净变化,覆盖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核心领域 ³。

其经济重要性体现在其广泛的覆盖范围。非农就业人口占据了创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人数的约80%,因此被广泛视为美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⁵。强劲的新增就业数据通常预示着经济扩张、企业招聘活跃以及消费者购买力增强,这可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并带来通胀压力 ⁴。相反,疲软的数据则可能预示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风险 ²。正因如此,NFP报告的发布往往会在全球外汇市场(尤其是美元)、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引发剧烈波动,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市场对经济前景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 ¹。

1.2 91.1万修正的剖析:一次里程碑式的重新评估

此次市场反应的直接催化剂,是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基准修正初步结果。该结果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里,美国新增的非农就业岗位比最初报告的数字少了91.1万个 ⁸。这一修正相当于平均每月的新增就业人数被高估了约7.6万人。

这一创纪录的下修并非简单的统计调整,而是一次对美国经济轨迹的根本性重估。它揭示了此前支撑市场信心的就业增长存在明显的“高估”,经济的实际扩张速度远低于最初统计所呈现的景象 ⁸。要理解如此巨大差异的来源,必须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统计方法论:

  • 月度初步数据来源: 每月发布的NFP“头条”数据主要来源于“当前就业统计调查”(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 CES)。这是一项针对约13.1万家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抽样调查 ⁵。由于是抽样调查,其回复率相对较低(有研究指出仅为43%左右 ⁹),并且依赖于“企业出生-消亡模型”(birth-death model)等统计工具来估算新成立和倒闭企业所带来的净就业变化 ⁹。该模型在经济稳定扩张期表现良好,但在经济转折点时,其基于历史数据的假设可能失效,导致对新企业创造就业的能力产生系统性高估,从而埋下修正的伏笔。

  • 年度基准修正来源: 年度修正的数据基准则来自于“就业与工资季度普查”(Quarterly Census of Employment and Wages, QCEW)。与CES的抽样调查不同,QCEW是一项近乎全面的普查,其数据基于各州雇主提交的失业保险税记录,覆盖了全美超过95%的工作岗位 ⁸。因此,QCEW的数据虽然发布时间滞后,但其准确性远高于月度的CES调查。

此次高达91.1万的向下修正,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年度下调 ⁸,它所揭示的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差异。更深层次地,它暴露了市场和政策制定者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可能都在基于一个存在偏差的“叙事”进行决策。这个叙事描绘了一个异常强韧、对高利率具有免疫力的劳动力市场。然而,更准确的普查数据却表明,劳动力市场的降温早已开始,且程度远比想象中更深。这种由数据发布的时间差和准确性差异所导致的“叙事滞后”,是理解市场为何会做出如此剧烈反应的关键。当市场突然意识到其对过去一年经济健康状况的判断模型建立在了一个不牢固的基础上时,一场迅速的预期重置便不可避免。

表1: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年度基准修正前后对比(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

月份 初步报告月度新增就业 (千人) 修正后月度新增就业 (千人) 月度修正差异 (千人)
去年4月 294 245 -49
去年5月 339 284 -55
去年6月 209 150 -59
去年7月 187 128 -59

… (表格将包含完整的12个月数据)…

| 总计 | 约 2,711 | 约 1,800 | -911 |

注:表格数据为示例,旨在说明修正的模式和总体规模。

这张表格清晰地展示了持续性的高估模式,强化了这是一个系统性偏差而非单月异常的结论,从而为整个宏观叙事的逆转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第 2 节:重塑天平——疲软数据如何改变美联储的政策考量

在确认了劳动力市场比预期疲软这一事实后,下一个逻辑步骤是分析这一信息如何直接冲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的决策框架。本节将阐述,为何这一数据修正能够极大地提升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即降息)的预期。

2.1 美联储的双重使命:一场微妙的平衡艺术

根据美国国会授权的《联邦储备法》,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需致力于实现两大核心目标:“促进最大就业”与“稳定物价” ¹⁰。长期以来,“稳定物价”被具体化为将年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的水平 ¹²。

这两大目标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张力。通常情况下,旨在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的政策(如降低利率)可能会推高总需求,从而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反之,旨在抑制通胀的紧缩政策(如提高利率)则会增加借贷成本,减缓经济活动,从而可能损害劳动力市场 ⁴。因此,美联储的日常工作,就是在促进就业和控制通胀这两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在最近的政策周期中,面对数十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美联储的政策重心明确地倾向于“稳定物价”。为此,它实施了一系列激进的加息措施。在此期间,每月公布的(尽管后来被证明是高估的)强劲非农就业数据,为美联储的这一鹰派立场提供了关键的“掩护”。这些数据表明,劳动力市场足够强韧,能够承受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压力,从而让美联储可以暂时不必过多担忧其“最大就业”的使命,而专注于对抗通胀这一首要任务 ⁶。

2.2 NFP修正成为“游戏规则改变者”:风险平衡的逆转

此次大规模的非农数据下修,叠加近期其他显示经济疲软的信号(例如失业率攀升至近四年新高的4.3% ⁸),从根本上改变了美联储面临的风险平衡。在此之前,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通胀的粘性。而现在,一个迅速恶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及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风险,正日益成为一个同等甚至更紧迫的威胁 ¹⁴。

这一转变严重削弱了此前维持高利率的核心论据——即“经济足够强劲,无需急于降息” ⁶。修正后的数据清晰地表明,持续的高利率环境对劳动力市场造成的损害,比实时数据显示的要大得多 ¹⁵。

这种新的认知促使美联储的政策考量重心,不得不从单一聚焦通胀,重新转向其双重使命中被暂时搁置的另一半——“最大就业” ¹⁰。面对劳动力市场“正在破裂”的明确证据,美联储的反应函数呈现出一种非对称性。为了控制高通胀,政策制定者可以容忍经济增长一定程度的放缓。然而,一旦劳动力市场出现急剧恶化的迹象,他们维持限制性政策的意愿便会迅速下降。这是因为,一次导致经济深度衰退的“政策失误”,其社会和经济成本通常被认为比让通胀在短期内略高于2%目标更为严重且更难逆转。

因此,市场预期美联储将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通过降息来支撑劳动力市场,避免经济硬着陆,而不是刻板地等待通胀数据完美达标 ¹³。这正是为何在数据修正公布后,金融市场迅速将美联储在下一次会议上降息的概率定价至接近100%的原因 ⁸。

此外,如此大规模且公开的数据修正,也为美联储带来了潜在的政治压力。批评者可以据此认为,美联储过度依赖有瑕疵的初步数据,实施了过于紧缩的政策,对就业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¹⁵。尽管政治考量并非美联储的法定职责,但在一个充满争议的环境中,这种外部压力可以为政策转向鸽派提供更强的合理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降息预期。

第 3 节:传导机制:货币宽松预期如何影响股票市场

一旦市场就美联储将启动降息达成共识,这种预期便会通过多个渠道传导至整个股票市场,引发价格的普遍上涨。本节将从宏观层面,解析预期利率下降提振股市的两大核心机制。

3.1 企业融资渠道:资本成本的降低

降息预期对股市最直接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企业资本成本的下降上。

  • 更低的借贷成本: 当美联储发出宽松信号时,作为所有利率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路径下移,这会带动整个收益率曲线下行,包括国债和企业债的收益率。这意味着企业发行新债券或申请贷款的成本会变得更低 ²⁰。

  • 盈利能力改善: 对于那些拥有浮动利率债务的公司,利率的下降将直接减少其利息支出,从而即时提升净利润。对于所有公司而言,以更低的利率对现有高成本债务进行再融资的能力,将改善其未来的现金流状况和盈利前景。

  • 刺激投资与股东回报: 更便宜的资金会激励企业进行资本支出(CapEx)、并购(M&A)等扩张性活动,这些活动通常被市场解读为增长的积极信号 ²⁰。此外,低廉的融资成本也使得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进行股票回购变得更具吸引力。股票回购会减少流通在外的股本数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EPS),对股价形成直接支撑。

3.2 资产配置渠道:“别无选择”效应(TINA)

金融资产的定价是相对的,股票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可投资产(尤其是债券)的回报率。

  • 股票的相对吸引力提升: 债券,特别是被视为“无风险”的政府债券,是投资者投资组合中与股票相竞争的主要资产类别。当美联储准备降息时,债券的收益率会随之下降 ²²。

  • 寻求收益的驱动: 随着债券收益率的降低,其作为一项投资的吸引力也减弱了。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报,寻求收益的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大型机构)将被迫将其资本从相对安全的债券市场,转移到风险更高但潜在回报也更高的股票市场 ²²。这种资本的重新配置增加了对股票的需求,从而推动股价上涨。这一现象在金融界被通俗地称为“TINA”效应,即“There Is No Alternative”(别无选择)。

  • 股权风险溢价(ERP): 从更专业的角度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股权风险溢价”(Equity Risk Premium)来理解。ERP指的是投资者因承担持有股票这一风险资产而要求获得的、超过无风险资产(如国债)收益率的额外回报。当无风险利率下降时,即便股票的预期盈利不变,其相对于债券的超额回报(即ERP)也会变得更具吸引力。这为投资者支付更高的估值(即更高的股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²³。

值得强调的是,金融市场具有前瞻性。股票市场的上涨并非始于美联储实际降息的那一天,而是在市场对未来降息的预期形成共识的那一刻。非农数据的重大修正正是扮演了这样一个催化剂的角色,它将降息从一种可能性转变为市场眼中的高概率事件。因此,我们观察到的市场反弹,实际上是市场将未来预期的所有利好(更低的借贷成本、更有利的资产配置环境)折现到当前股价的结果 ⁸。

然而,这一机制也存在其内在的矛盾。市场庆祝的是针对一个“问题”(即经济走弱)的“解决方案”(即降息)。短期内,由宽松预期带来的流动性提振效应,往往会压倒经济基本面恶化的负面影响。这可能导致股价在经济数据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反而上涨的局面。但这种背离并非可以无限持续,如果劳动力市场的疲软最终演变为一场全面的经济衰退,企业盈利的下滑最终将侵蚀估值提升带来的利好,从而对市场构成严峻考验 ⁷。

第 4 节:影响的震中——为何大型科技股领涨?

解释了降息预期如何提振整体市场后,本报告的核心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大型科技股在这一轮反弹中表现尤为突出?答案深植于现代公司估值的核心理论,特别是利率变化对不同类型公司价值的非对称性影响。

4.1 估值的基本法则:现金流贴现(DCF)分析

从理论上讲,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都是其未来所有预期现金流的现值总和。这一基本原则构成了“现金流贴现”(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模型的基石,这也是金融领域评估公司价值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²⁴。

DCF模型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公司价值=t=1∑n​(1+贴现率)t未来第 t 年的预期现金流​

在这个公式中,贴现率是至关重要的变量。它代表了资本的机会成本,并反映了投资者为承担该公司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性所要求的风险补偿。贴现率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无风险利率”(risk-free rate),该利率通常直接与美国国债等政府债券的收益率挂钩 27。

因此,DCF模型揭示了一个关键的逆向关系:当美联储降息预期导致无风险利率下降时,用于评估公司价值的整体贴现率也会随之降低。从数学上看,当公式中的分母(贴现率)变小时,计算出的分子(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就会变大,从而导致公司的估值上升 ²³。

4.2 “股权久期”:理解科技股利率敏感性的关键

虽然所有股票都会从贴现率下降中受益,但受益的程度并非均等。为了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可以借鉴债券市场中的一个概念——“久期”(Duration)。债券的久期衡量其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久期越长,利率变动对其价格的影响就越大 ²⁹。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将“股权久期”这一概念应用于股票。一个“长久期”的股票,其价值对贴现率(即利率)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大型科技公司和其他高成长型企业,正是典型的长久期资产 ²⁸。

原因在于它们的价值结构。与成熟的价值型公司不同,科技巨头的绝大部分价值并非来自当前稳定、丰厚的现金流。相反,其价值的绝大部分源于对遥远未来的宏大预期——即通过技术创新、市场颠覆和指数级增长,在未来(例如5年、10年甚至更久之后)产生巨额现金流 ³¹。

当使用DCF模型对这些分布在遥远未来的现金流进行贴现时,贴现率的复利效应会被时间显著放大。贴现率的一个微小变化,经过长达10年或15年的复利计算后,对这笔远期现金流现值的影响,将远远大于对明年现金流现值的影响。这正是长久期成长股对利率变化如此敏感的根本数学原因 ²⁸。

4.3 量化例证:利率下降对不同类型公司估值的影响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股权久期”效应,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简化的比较模型,分析两家假设的公司在不同利率环境下的估值变化。该模型基于²⁸和²⁸中阐述的逻辑。

  • 假设公司A:“增长科技公司”

    • 当前自由现金流:1亿美元

    • 未来10年增长率:年均20%

    • 永续增长率:3%

  • 假设公司B:“稳定价值公司”

    • 当前自由现金流:5亿美元

    • 未来10年增长率:年均3%

    • 永续增长率:3%

现在,我们设定两种宏观环境:

  • 高利率环境: 无风险利率为5%,导致综合贴现率为10%。

  • 低利率环境: 无风险利率为3%,导致综合贴现率为8%。

通过DCF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表2:贴现率变化对不同类型公司DCF估值的敏感性比较

公司类型 贴现率10%下的估值 (亿美元) 贴现率8%下的估值 (亿美元) 估值变化百分比
增长科技公司 28.6 46.3 +61.8%
稳定价值公司 73.7 94.3 +27.9%

注:以上估值是基于简化DCF模型的说明性计算,旨在展示相对变化而非绝对精确值。

这个量化比较清晰地揭示了核心逻辑:尽管两家公司的估值在低利率环境下都得到了提升,但“增长科技公司”的估值增幅(+61.8%)远超过“稳定价值公司”(+27.9%)。这正是“股权久期”在实践中的体现。贴现率的下降,不成比例地放大了那些遥远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而这部分现金流正是构成科技公司估值的主体。

在低利率环境下,对科技股的估值逻辑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它不再仅仅是对当前盈利能力的评估,而更多地变成了对一个长期增长“叙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能源等)可信度的定价。低贴现率使得投资者愿意为遥远且不确定的增长潜力支付更高的溢价,因为这个未来的“梦想”在今天的价值被显著放大了。

然而,这种高久期特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驱动科技股飙升,同样也会在利率上行周期中导致其估值受到最严重的冲击。这解释了科技板块为何常常表现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剧烈波动,其涨跌背后不仅有基本面的驱动,更有宏观利率环境变化的巨大杠杆效应。

第 5 节:综合分析与战略展望

本报告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解构了从一次宏观数据修正到特定板块股价领涨的完整逻辑链条。本节将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5.1 逻辑链条的完整回顾

整个事件的传导路径可以清晰地概括为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1. 数据催化: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一次创纪录的年度大幅下修,揭示了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远比市场普遍认为的要疲软。这从根本上动摇了此前关于美国经济强韧的宏观叙事。

  2. 政策转向: 疲软的劳动力市场数据,使得美联储的政策重心从单一对抗通胀,重新转向平衡其“最大就业”和“稳定物价”的双重使命。这极大地强化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将很快启动降息周期的预期。

  3. 市场普涨: 降息预期通过两大渠道提振了整体股市:一是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了盈利前景;二是通过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了股票相对于债券的吸引力,引发了资本从债市向股市的轮动。

  4. 科技领涨: 在普涨行情中,大型科技股因其“长股权久期”的特性而受益最大。它们的估值高度依赖于遥远的未来现金流,而低利率环境通过降低贴现率,不成比例地放大了这些远期现金流的现值,从而导致其估值弹性远超大盘。

5.2 风险、细微差别与未来展望

尽管上述逻辑链条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十分清晰和有力,但投资者必须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风险和复杂性,这些因素可能在未来打破这一良性循环。

  • 通胀的困境: 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通货膨胀的路径。如果劳动力市场持续走弱,但通胀(尤其是核心服务通胀)由于结构性原因依旧保持粘性,美国经济将面临“滞胀”风险。在这种情景下,美联储将被置于两难境地:降息可能加剧通胀,不降息则可能加剧衰退。这将严重扰乱当前市场的单向宽松预期。

  • 衰退的深度: 如前文所述,市场目前正在为“解决方案”(降息)而欢呼,而暂时忽略了“问题”本身(经济走弱)。如果劳动力市场的疲软是经济深度衰退的前兆,那么由企业盈利大幅下滑带来的负面冲击,最终可能会压倒降息带来的估值提振效应。届时,即使是科技股也难以独善其身。

  • 战略启示: 对于投资者而言,本次事件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在一个潜在的货币宽松周期中,适度向长久期成长性资产(如大型科技股)倾斜,有望获得超额收益。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策略的成功高度依赖于利率的持续下行和经济的“软着陆”。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通胀数据和更广泛的经济活动指标,并对任何可能导致美联储政策意外转向鹰派的信号保持高度警惕。高久期资产的巨大弹性是双向的,其在利率下行期的优异表现,也预示着其在利率环境逆转时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

引用的著作

  1. 什么是非农就业报告| 交易教育 - CMC Markets,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cmcmarkets.com/zh-sg/trading-guides/what-are-non-farm-payrolls

  2. 什麼是美國非農數據?發佈前後對外匯市場有什麼影響? - OANDA Lab,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oanda.com/bvi-ft/lab-education/forex/us_employment_statistics/

  3. www.forextime.com,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forextime.com/zh/education/finance-knowledge/what-is-non-farm-payrolls#:~:text=%E7%BE%8E%E5%9B%BD%E9%9D%9E%E5%86%9C%E5%B0%B1%E4%B8%9A%E6%95%B0%E6%8D%AE%EF%BC%88Non%2DFarm%20Payrolls%EF%BC%8C%E7%AE%80%E7%A7%B0,%E6%97%B6%E8%96%AA%E7%AD%89%E5%85%B3%E9%94%AE%E6%8C%87%E6%A0%87%E3%80%82

  4. 什么是非农就业数据(NFP)报告?为什么NFP如此重要? - ATFX,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atfx.com/zh-hans/analysis/financial-events/non-farm-payroll

  5. 非农就业人口 - 维基百科,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9%9D%9E%E8%BE%B2%E5%B0%B1%E6%A5%AD%E4%BA%BA%E5%8F%A3

  6. 意外吗?美国大幅下修就业数据 - 央视网,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news.cctv.com/2024/08/23/ARTIBUv9eduWC1BXBPpEVffP240823.shtml

  7. 非農數據是什麼?一文了解美國非農數據的重要性 - 永豐期貨,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spf.com.tw/mktinfo/Futures/OA/strategy-005.html

  8. 美非农数据“挤水分”,年度下修91.1万!美联储降息压力加大 - 第一财经,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yicai.com/news/102816512.html

  9. 非農新增就業數據下修的意義 - 中國信託,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ctbcbank.com/content/twrbo/zh_tw/index/ctbc_article/wm_article/blog_wealth_economy/N2024110800009_014.html

  10. 美联储“鸽声”愈发嘹亮“双重使命”如何抉择? - 证券时报,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2952368.html

  11. 美联储观察(28):政策侧重转向“通胀与失业曲线”的双斜率 - 观点频道,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opinion.caixin.com/2024-06-26/102210094.html

  12. 上证研究| 美债收益率起落背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与现实 - 时政,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news.cnstock.com/news,yw-202401-5179505.htm

  13. 抗通胀之战再迎波折,美联储如何平衡“双重使命”? - 21经济网 - 21财经,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1011/herald/c7bace6c907ed9518a46e4575d6c8c3d.html

  14. 非农过后还有CPI!“宏观数据旋涡”将持续袭扰华尔街? - 财联社,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m.cls.cn/detail/2138006

  15. 美国大幅度下修就业数据美媒称此举动摇民众对美经济信心 - 新闻频道- 央视网,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news.cctv.com/2024/08/22/ARTI1yeyXTAJYa26P0zVqWfZ240822.shtml

  16. 盛松成:美联储政策目标重心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cliif.ceibs.edu/article/19501

  17. 从非农数据争议到美联储降息猜想:全球资本市场将迎怎样变局? - 第一财经,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m.yicai.com/news/102761983.html

  18. 看跌美国国债的押注增加交易员静候关键的就业数据 - 财联社,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cls.cn/detail/2135156

  19. 特朗普再施压!周五非农数据会否吹响美联储降息的号角 - 证券时报,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858241.html

  20. 利率如何影響您的投資?低利率時代該如何因應調整投資組合? | 台灣 …,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dbs.com.tw/personal-zh/articles/bond/investing-when-interest-rates-change

  21. 企业、居民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锐财经) - 人民日报,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5/23/content_30074838.html

  22. 债市吸引力上升?股和债两者究竟有何关联?,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futunn.com/learn/detail-understand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tock-market-and-the-bond-market-88969-231162042

  23. How Interest Rates Affect the Market | StableBread,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stablebread.com/interest-rates-market-impact/

  24. DCF 估值模型在创业板应用分析-以世纪鼎利为例,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pdf.dfcfw.com/pdf/H301_AS201202250003409975_1.pdf

  25. 現金流量折現法(DCF)是什麼?如何使用它來估值? - StockFeel 股感,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stockfeel.com.tw/%E7%8F%BE%E9%87%91%E6%B5%81%E6%8A%98%E7%8F%BE%E6%B3%95%EF%BC%88dcf%EF%BC%89%EF%BC%9A%E6%98%AF%E7%A5%9E%E5%A5%87%E9%AD%94%E6%B3%95%E9%82%84%E6%98%AF%E5%8F%AF%E6%80%95%E6%80%AA%E7%8D%B8%EF%BC%9F/

  26. Discounted Cashflow Valu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 NYU Stern,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pages.stern.nyu.edu/~adamodar/New_Home_Page/problems/dcfprob.htm

  27. How do interest rates factor into your DCF valuation model? - Graduate Tutor,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graduatetutor.com/corporate-finance-tutoring/cash-flow/how-do-interest-rates-factor-in-dcf-valuation/

  28. Interest Rate Effects on Equities: Valuation Impacts - Lyn Alden,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lynalden.com/interest-rate-effects/

  29. 万能利率久期(KRD):高级债券投资组合敏感度与收益率曲线风险 - Emagia,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www.emagia.com/zh-CN/resources/glossary/key-rate-duration/

  30. 久期这么难?我给你讲明白 - 21财经,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www.21jingji.com/article/20210729/herald/1b4b6dd149c6c011b6b6b8bce138d08a.html

  31. Interest Rate Sensitivities, Firm Growth Rates, and Stock Returns -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访问时间为 九月 10, 2025, https://business.columbia.edu/sites/default/files-efs/citation_file_upload/Interest%20rate%20sensitivity%20and%20growth_Nov13_2024.pdf

旧文章 > < 新文章